- 故障表現:箱內不同區(qū)域溫差超過 ±2℃,影響測試一致性。
- 可能原因:
- 風道內積塵或雜物堵塞,導致氣流循環(huán)不暢。
- 風機葉輪磨損或皮帶松弛,轉速不足。
- 冷熱風門切換異常,冷熱氣流混合不均。
- 維修措施:
- 拆卸風道擋板,用壓縮空氣清理灰塵,清除異物。
- 檢查風機皮帶張緊度,磨損嚴重時更換皮帶;葉輪積塵需用中性清潔劑刷洗。
- 調試風門驅動電機,檢查電磁閥是否卡頓,必要時更換密封件。
- 故障表現:設定高溫(如 150℃)時,升溫速率低于 0.5℃/min 或無法到達設定值。
- 可能原因:
- 加熱管表面結垢或部分電阻絲熔斷,加熱功率下降。
- 固態(tài)繼電器觸點氧化,導致電流輸出不足。
- 溫控儀表參數漂移,PID 調節(jié)異常。
- 維修措施:
- 斷電后拆卸加熱管,用砂紙打磨表面水垢,測量電阻值,損壞的加熱管需整體更換。
- 更換固態(tài)繼電器,或用酒精擦拭觸點氧化層。
- 重新校準溫控儀表,輸入廠家提供的默認 PID 參數(如 P=15%、I=30s、D=10s)。
- 故障表現:低溫(如 - 40℃)到達時間超過額定值,或溫度維持波動大。
- 可能原因:
- 制冷劑泄漏(常見于銅管焊接處),系統(tǒng)壓力不足。
- 冷凝器散熱不良,翅片積塵或風扇停轉。
- 干燥過濾器堵塞,導致制冷劑流量受限。
- 維修措施:
- 用鹵素檢漏儀檢測漏點,補焊后抽真空并按廠家標注量充注 R404A 等制冷劑。
- 每周用毛刷清理冷凝器翅片灰塵,檢查風扇電容是否失效,更換損壞部件。
- 更換干燥過濾器,必要時同時更換膨脹閥。
- 故障表現:觸摸屏顯示亂碼、程序運行中斷或報警代碼(如 E01、E03)。
- 可能原因:
- 電源電壓波動超過 ±10%,導致控制板元件損壞。
- 溫度傳感器(PT100)接線松動或探頭受潮失靈。
- PLC 程序錯誤,多因誤操作或電磁干擾引起。
- 維修措施:
- 配置穩(wěn)壓器,檢查控制板保險絲及電容,更換燒毀元件。
- 重新焊接傳感器接線,探頭受潮時用硅膠密封或更換新傳感器。
- 聯(lián)系廠家技術人員遠程刷新 PLC 程序,或在控制箱內加裝抗干擾磁環(huán)。
- 每日檢查:
- 觀察壓縮機運行電流(正常范圍 10-15A)及高低壓表壓力(高壓 1.2-1.8MPa,低壓 0.2-0.4MPa)。
- 擦拭箱體外壁及玻璃觀察窗,避免腐蝕性氣體殘留。
- 每周維護:
- 用軟布蘸取中性清潔劑擦拭箱體內膽,清除測試樣品殘留的冷凝水或揮發(fā)物。
- 檢查門封條密封性,若老化變形需及時更換,防止冷量流失。
- 每月項目:
- 清理制冷系統(tǒng)散熱風扇網罩,用壓縮空氣吹掃控制箱內灰塵。
- 校準溫度均勻度:放置 3 支標準溫度計,運行溫度循環(huán)后對比顯示值,偏差超過 ±1℃需調整。
- 每季度項目:
- 檢查加熱管接線端子緊固度,涂抹導熱硅脂防止接觸不良。
- 對風機、風門驅動電機等轉動部件加注耐高溫潤滑脂(如二硫化鉬油脂)。
- 若停用超過 15 天,需:
- 排空箱體內積水,開啟箱門通風 24 小時防止霉菌滋生。
- 斷開主電源,在控制箱內放置防潮劑,并用防塵罩覆蓋設備。
- 每月通電運行 1 次(空載),每次 2 小時,維持壓縮機潤滑油流動性。
- 維修前必須切斷電源,制冷系統(tǒng)檢修需佩戴防護手套,避免制冷劑凍傷。
- 非專業(yè)人員禁止拆卸加熱管、壓縮機等高壓部件,涉及制冷劑操作需由持證人員完成。
- 建立設備維護檔案,記錄故障處理時間、更換部件型號及校準數據,便于追溯設備性能變化。
通過規(guī)范化的故障排查與周期性保養(yǎng),可有效降低冷熱沖擊試驗箱的故障率,確保溫度模擬環(huán)境的穩(wěn)定性與測試數據的準確性。